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,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,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,实行积极防御,逐渐地消耗、疲惫敌人,使它由强变弱,我就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。
以逸待劳,原指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,一边防御,一边养精蓄锐,待进攻者疲惫不堪,士气沮丧后,再转守为攻。这里的“待”,不是守株待兔,消极的坐等战绩;而是强调发挥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,去积极地调动疲惫的敌人,创造战机。古人说:凡是先到达作战区域而待机破敌者,就从容,后到达作战区域而仓卒应战者,就疲劳。善于指挥打仗的人,要能够牵着敌人的鼻子走,而不被敌人所调动。
一般来说,“劳师”都是丧失主动权的表现。以逸待劳,目的不只在于择好地形,待机破敌;更在于审时度势,因势利导,后发制人。其关键是要能够用少量的兵力去控制多数的敌人,用自己零星的迷惑、引诱活动,去调动敌人在广阔的战场上疲于奔命。牢牢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,能动地支配局势的发展,待敌人锐气消弱,再动手消灭它。
调敌就范,以逸待劳,被历代军事家视为“无有不胜”之法。
象战中使用“以逸待劳”计,是一种“积极防御”战术,要注意因人制宜,如对手喜冒险,好强攻,则我“设陷阱”、“打埋伏”,以计谋之,其效果就更佳。如对手因争名次等而情绪急躁,求胜心切,则我方就要避其锋芒,挫其锐气,以逸待劳,伺机反攻。
按照一般下棋的经验,大概需要取得下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,才算有利于我不利于敌,才能使自己转入反攻;
(一)要有一个巩固的作战基地。
(二)取得了有利作战的“形”和“势”。
(三)各强子已经集中待命。
(四)发现对方的薄弱环节。
(五)对方主动已深入腹地,受到牵制,来不及回防或无法调回。
(六)发现对方神态疲惫,士气不振。
(七)对方发生过错,出现空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