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
茂名象棋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茂名象棋网 中国象棋资料 象棋新闻 《勇征棋路》亮相上海书展 8月18日举行签售活动
查看: 1323|回复: 0

《勇征棋路》亮相上海书展 8月18日举行签售活动 [复制链接]

发表于 2013-8-14 11:54:43 |显示全部楼层

《勇征小传》节选:
   1981年11月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,住在典型的上海弄堂里。虽然家境贫寒,但是父母总是尽他们最大的能力宠爱着我。五岁时我发现弄堂里,只要天气好,几乎都有人围在一块棋盘前。有时会围着一大圈人,你一言我一语,有时却出奇地安静。带着好奇,有天我也挤进去瞧了个究竟……那天晚饭后,我向父母说了我的发现。父亲告诉我他们是在下象棋,他说“象棋是国粹,很多人都会下的,这很有意思的,爸爸明天教你”。第二天,父亲下班一回家就拿出了一副象棋……
我的父亲是象棋爱好者,虽然棋艺水平一般,不过做五六岁孩童的启蒙老师完全可以胜任。自从那天以后,几乎每晚一有空我父亲都会把棋盘摆开。说老实话,对当时识字不多的我来说,突然一下子要记住这些棋子,而且要去理解“炮隔子,马走日,象走田”等谚语,还是有些难度的。但或许冥冥中注定我和象棋有缘,我很快便喜欢上了这种棋盘上的游戏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 (1990年)9月,我进入上海市少体校训练。少体校训练的模式是半天文化学习,半天专业训练,晚上自修。
    学校的住宿生活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同龄人差些,第一天学校报到,父母帮我铺好床铺,挂好蚊帐,离开的时候,和我说了一句话:“儿子,以后你要学着独立生活,爸爸妈妈不能进学校,跟在后面照顾你。还有要和老师好好学棋,不要荒废时间。”那个时候,三项棋招收了好几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。两三年级的我们,又是男孩子,没有了父母管束,自己生活能力普遍不强,衣服看上去脏也是难免的。后来教练和学校的领导比较人性化,允许周三的晚上,小学生的家长可以来学校看小孩……我现在还记得室友有胡耀宇,李宁国,夏之江,他们三位是围棋棋手,还有一位黄俅同学,和我一样学象棋的。晚自习后,看到这些围棋的选手拿出黑白子在用功,我也旁边偷师……
    我学棋的时候,上海的下棋氛围很浓。每年夏天的擂台赛是棋迷必看的大戏(专业队摆下擂台,业余名手自由攻擂,胜者有奖)。比赛热闹非凡,台上有人挂棋盘,紧跟对局的进程;台下观众人山人海,不时地交头接耳,讨论棋局。比赛结束,尤其是攻擂的赢了,叫好声会特别响。如果主帅胡荣华一不小心被业余好手请出来,那像我这些热爱象棋的铁杆粉丝们,明天去观摩看棋则必须提早一个小时去买票进场找位置坐下。去晚了,估计连站着在台下看棋的位置也没有了。那时象棋很“热”。
    从96年上半年的团体赛开始,我就一直代表上海队出征全国大赛。出差参加大赛,我有幸和胡荣华老师住同一个房间。比赛结束,胡老师会帮我简洁迅速复盘,指出我比赛中哪步走的不好。就这寥寥数语,总是会让人顿感豁然开朗。胡老师不光光讲解具体走法的得失,还启发我的思维,让我多角度辩证地去看一些问题。在大赛进行的过程中,还不时地指点我一些比赛的经验。这使我获益匪浅,少走了许多弯路。可恨我这人天性木呐,不善言辞,且天赋有限,对胡老师谈的境界,一些象棋深层次的解说,我始终似懂非懂,无法参透。
    棋类比赛走子的时候,需要深思远虑,谋定而后动。如果平时的研究训练模拟比赛思考的场景,那么摆到一个局势很有可能,久久不落子。不明真相的人很有可能心生这样的想法,“一两个小时,棋子都没动过,是不是……”其实,我想说,棋子虽然没动,但脑细胞的消耗强度一点都不小于比赛。
    棋院的训练生活,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做学问。王国维在他的《人间词话》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:第一重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;第二重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;第三重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棋手摆弄32个棋子,又何尝不是在感受这三重境界呢?

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茂名象棋网 Copyright ©2011  All Right Reserved.  粤ICP备2020128751号 联系方式:QQ506065528  

返回顶部